2025年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落幕时,米娜与一同做志愿者的同学们挥手道别,相约在下一场音乐节的志愿活动中再聚。
在演唱会或音乐节做志愿者,已成为不少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。起初,他们也许只是想蹭一场演出,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逐渐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收获了成长与经验。
一次次奔赴演唱会或音乐节,正成为学生们新的社交方式。大家心中铭记的,不再是舞台上的明星,而是那段青春岁月里的友情,以及光与热交织的理想与热情。
奔赴音乐节只为做志愿者?
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上,让米娜最开心的不再只是见到莫文蔚、范晓萱、蒋奇明等艺人,而是又见到了金姐和王哥。俩人比米娜大一两岁,仍是在校大学生,他们和米娜一样,也都是这次音乐节的志愿者。
米娜是在2023年天津泡泡岛音乐节做志愿者时认识了金姐和王哥。那时金姐带着大家逛遍了园区,还一起吃了很多美食。
那时候我还有点社恐,不太主动和别人交流。他俩主动跟我说话,问我是哪个学校的、读什么专业,然后慢慢熟悉了,后来我们就玩到了一起。米娜说,2024年、2025年,大家再次被录取为音乐节志愿者,共度了几段独特而快乐的时光。
那次她被分在市场组,主要负责给摄影师跑腿,在两个舞台之间来回穿梭,一天能跑两万多步。但同时,她也在现场听到了很多歌手的演唱,非常喜欢那样的氛围,于是爱上了音乐节志愿者的经历。后来,她还参与了草莓音乐节、泡泡岛音乐节和虾米音乐节。仅2023年,她就参与了七八次类似活动的志愿者工作。
像米娜这样在音乐节、演唱会做志愿者的年轻人,正在变得越来越多。数据显示,仅2024年上半年,全国大中型演唱会、音乐节就有200场以上。这些音乐节、演唱会都需要大量志愿者协助主办方管理。今年,五月天演唱会在鸟巢单场招募的志愿者人数约1800人;每次草莓音乐节也会招募约200名志愿者。
在歌华时代桥凌次方演出志愿者LIVE音乐节志愿者招募等公众号上,几乎每天都会发布演唱会、音乐节的志愿者招募信息。
志愿者岗位一般包括舞台组、市场组、视频组、后勤组、商务组、机动组、交通组、检票组等。绝大多数志愿者不会获得酬劳,但主办方会提供三餐、交通补助,有些需要住宿的还会安排短期宿舍。
免费看演出是吸引力也是福利
参加过B站跨年演唱会的大三学生毛毛说,她选择去当志愿者,有四成是因为能免费看演唱会。那次演出也是一场毕业歌会,她的同学也登上了舞台。
毛毛回忆,当时自己被分配到检票组,主要工作是检票时给观众分发手环。工作虽然枯燥,需要连续站立三个小时,但结束得较早,正好可以赶上演出开始,不影响她去看演出。
北京某大学女生枫枫,也参加过很多次演唱会志愿者活动。在她看来,如果是为了看演出,演唱会志愿者比音乐节还要更难一些。因为音乐节多在露天公园举行,而演唱会通常在场馆里,有些岗位离舞台很远,或者视野受限。
枫枫举例说,她曾在鸟巢担任演唱会志愿者,负责在各看台通道口查验进场观众的座位号,并引导他们入座。开场前观众较多,需要逐一核对小票;开场后观众基本都就座了,工作相对轻松,但仍需靠墙站立在通道口。这时偶尔扭头看看演出没关系,但若转身面向舞台,就会被组长提醒甚至批评。
因此,枫枫觉得,当志愿者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蹭演出,但体验感并不好。所以她认为,心态应当更纯粹些mdash;mdash;要么真正投入志愿服务,要么买票观看演出。
多位参与过志愿活动的大学生均表示,当志愿者蹭看演出,往往是针对那些想看又不是非得全程都看的演出。在读研究生小徐说,如果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艺人的演出,肯定会买票去看,这种情况下她往往会提前抢票,以保证自己获得更好的观感。就算是抢不到票,也不太会从志愿者的岗位上去看演出,因为那种一票难求的演出往往对志愿者的管理也特别严格,有时候根本就看不了。
小徐曾经参加过草莓音乐节和养马岛音乐节,当时看到嘉宾名单里有许巍、九宝乐队等熟悉的名字,想着趁假期去现场感受一下氛围,就报了名。
录取后,她被分在了后台组,主要协助维护秩序、引导进出人员。闲暇时,她也能在现场看到喜欢的乐队演出,既有趣又充实。
在她看来,音乐节志愿者的工作虽然辛苦,但也有福利可谋,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,能近距离感受现场氛围,还能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养马岛音乐节导演组的潇潇介绍说,看演出算是音乐节志愿者的一项小福利。音乐节期间一般会为志愿者提供住宿或露营,全程工作餐和饮用水,并发放小礼品和证书。在待岗休息时,志愿者可以现场感受音乐节的氛围,观看演出。这些都是主办方提供的福利。
她补充说,主办方非常理解志愿者对音乐的热情,但更重要的是确保音乐节顺利进行。志愿者应具备专业精神和责任感,明白志愿服务并不只是免费看演出。因此,主办方在招募时也会进行较为严格的筛选和管理。
实际上,从历届音乐节的效果来看,志愿者们每次也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,除了抽空蹭两眼演出外,他们还是十分看重志愿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成长。
比看演出更重要的是看老朋友
潇潇口中的收获,既包括独特的体验和不同的视角,也体现在学生社会实践、沟通协调、团队合作、应急处理等能力的提升上。其中,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社交。
多位参与音乐节、演唱会的志愿者表示,蹭演出可能是他们最初的目的,但后来发现更大的动力则来自于认识新朋友、重逢老朋友。
小徐参加过两次音乐节志愿活动。对她来说,最难忘的不只是看过哪场演出,而是与同伴们相处的时光。
第一次参加草莓音乐节,她与两位志愿者女孩合租套间;工作结束后,三人常结伴散步、闲聊放松。
第二次在养马岛音乐节,她们被分配到后台组,负责为艺人送餐、补水,也因此得以看到音乐节运作的幕后一面。活动结束后,几个人常常围坐在一起,聊当天的趣事,分享各自的小发现。
小徐记得,有一次主办方安排接送志愿者的大巴晚点,大家一直等到深夜十二点多。漫长的等待中,志愿者们相互调侃、自嘲、拍照留念。虽然玩笑里带着点抱怨,但那一刻的陪伴与交流,反而让人感到温暖。
当时,主办方还统一安排了住宿,几个女孩同住一室。白天忙碌,夜里常常聊到很晚,也因此结下了一段短暂而亲密的友谊。
我只参加过两次,并不算老炮儿,但我很享受这种快乐。小徐说,在她看来,当音乐节志愿者既是一种社交方式,也是一种旅行方式。大家因为不同的城市、共同的热爱,自然结成朋友。
据她了解,不少老志愿者已形成固定的小社交圈,每次音乐节都会再相聚,友情甚至超过大学同学和室友。
米娜、金姐和王哥之间的友谊就是如此。自从他们在天津泡泡岛相识后,每次有音乐节志愿活动,他们都会互相私信,询问是否参加。除了志愿活动和看演出,他们也会一起玩乐吃喝,仿佛老朋友一般。
米娜觉得,在通过音乐节志愿者这个岗位认识金姐、王哥和其他小伙伴之前,自己是个很社恐的人,不太主动与人交流。来到音乐节后,她被身边志愿者的热情感染,也受到现场欢快氛围的带动,一下子像打通了任督二脉。现在,她在各个音乐节上做志愿者,除了和老朋友相聚之外,还会结交新朋友。
我做了三年虾米音乐节志愿者。第一年是别人带我玩,第二年我开始带新人。那年认识的一个朋友,两年后在音乐节重聚时还特意对我说,谢谢当初带他一起玩。米娜说,她觉得这是音乐节志愿者的魅力所在,互相之间传递着友谊的温度。
米娜说,每次在音乐节做志愿者,虽然很累,但很充实。活动开始时一起工作,活动结束后一起吃饭、逛街、看日出。每次大家都会把工作时的照片发到志愿者群里,音乐节闭幕后也会在群里相互致意,相约下一次再见。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很感动,这些志愿者教会了我热爱生活,去享受这个世界。米娜说,只要有时间,她还是会积极地参加音乐节志愿活动。
在主办方潇潇看来,音乐节是大家的精神乌托邦,是老朋友的相聚,是新朋友的邂逅,志愿者也不例外,在这里,大家有共同的热情、理想和归属感。而且,大学生群体本身就充满激情、快乐、勇敢,这些是音乐节的旗帜,也是当代年轻人的标签。
2025年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落幕时,米娜与一同做志愿者的同学们挥手道别,相约在下一场音乐节的志愿活动中再聚。
在演唱会或音乐节做志愿者,已成为不少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。起初,他们也许只是想蹭一场演出,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逐渐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收获了成长与经验。
一次次奔赴演唱会或音乐节,正成为学生们新的社交方式。大家心中铭记的,不再是舞台上的明星,而是那段青春岁月里的友情,以及光与热交织的理想与热情。
奔赴音乐节只为做志愿者?
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上,让米娜最开心的不再只是见到莫文蔚、范晓萱、蒋奇明等艺人,而是又见到了金姐和王哥。俩人比米娜大一两岁,仍是在校大学生,他们和米娜一样,也都是这次音乐节的志愿者。
米娜是在2023年天津泡泡岛音乐节做志愿者时认识了金姐和王哥。那时金姐带着大家逛遍了园区,还一起吃了很多美食。
那时候我还有点社恐,不太主动和别人交流。他俩主动跟我说话,问我是哪个学校的、读什么专业,然后慢慢熟悉了,后来我们就玩到了一起。米娜说,2024年、2025年,大家再次被录取为音乐节志愿者,共度了几段独特而快乐的时光。
那次她被分在市场组,主要负责给摄影师跑腿,在两个舞台之间来回穿梭,一天能跑两万多步。但同时,她也在现场听到了很多歌手的演唱,非常喜欢那样的氛围,于是爱上了音乐节志愿者的经历。后来,她还参与了草莓音乐节、泡泡岛音乐节和虾米音乐节。仅2023年,她就参与了七八次类似活动的志愿者工作。
像米娜这样在音乐节、演唱会做志愿者的年轻人,正在变得越来越多。数据显示,仅2024年上半年,全国大中型演唱会、音乐节就有200场以上。这些音乐节、演唱会都需要大量志愿者协助主办方管理。今年,五月天演唱会在鸟巢单场招募的志愿者人数约1800人;每次草莓音乐节也会招募约200名志愿者。
在歌华时代桥凌次方演出志愿者LIVE音乐节志愿者招募等公众号上,几乎每天都会发布演唱会、音乐节的志愿者招募信息。
志愿者岗位一般包括舞台组、市场组、视频组、后勤组、商务组、机动组、交通组、检票组等。绝大多数志愿者不会获得酬劳,但主办方会提供三餐、交通补助,有些需要住宿的还会安排短期宿舍。
免费看演出是吸引力也是福利
参加过B站跨年演唱会的大三学生毛毛说,她选择去当志愿者,有四成是因为能免费看演唱会。那次演出也是一场毕业歌会,她的同学也登上了舞台。
毛毛回忆,当时自己被分配到检票组,主要工作是检票时给观众分发手环。工作虽然枯燥,需要连续站立三个小时,但结束得较早,正好可以赶上演出开始,不影响她去看演出。
北京某大学女生枫枫,也参加过很多次演唱会志愿者活动。在她看来,如果是为了看演出,演唱会志愿者比音乐节还要更难一些。因为音乐节多在露天公园举行,而演唱会通常在场馆里,有些岗位离舞台很远,或者视野受限。
枫枫举例说,她曾在鸟巢担任演唱会志愿者,负责在各看台通道口查验进场观众的座位号,并引导他们入座。开场前观众较多,需要逐一核对小票;开场后观众基本都就座了,工作相对轻松,但仍需靠墙站立在通道口。这时偶尔扭头看看演出没关系,但若转身面向舞台,就会被组长提醒甚至批评。
因此,枫枫觉得,当志愿者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蹭演出,但体验感并不好。所以她认为,心态应当更纯粹些mdash;mdash;要么真正投入志愿服务,要么买票观看演出。
多位参与过志愿活动的大学生均表示,当志愿者蹭看演出,往往是针对那些想看又不是非得全程都看的演出。在读研究生小徐说,如果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艺人的演出,肯定会买票去看,这种情况下她往往会提前抢票,以保证自己获得更好的观感。就算是抢不到票,也不太会从志愿者的岗位上去看演出,因为那种一票难求的演出往往对志愿者的管理也特别严格,有时候根本就看不了。
小徐曾经参加过草莓音乐节和养马岛音乐节,当时看到嘉宾名单里有许巍、九宝乐队等熟悉的名字,想着趁假期去现场感受一下氛围,就报了名。
录取后,她被分在了后台组,主要协助维护秩序、引导进出人员。闲暇时,她也能在现场看到喜欢的乐队演出,既有趣又充实。
在她看来,音乐节志愿者的工作虽然辛苦,但也有福利可谋,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,能近距离感受现场氛围,还能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养马岛音乐节导演组的潇潇介绍说,看演出算是音乐节志愿者的一项小福利。音乐节期间一般会为志愿者提供住宿或露营,全程工作餐和饮用水,并发放小礼品和证书。在待岗休息时,志愿者可以现场感受音乐节的氛围,观看演出。这些都是主办方提供的福利。
她补充说,主办方非常理解志愿者对音乐的热情,但更重要的是确保音乐节顺利进行。志愿者应具备专业精神和责任感,明白志愿服务并不只是免费看演出。因此,主办方在招募时也会进行较为严格的筛选和管理。
实际上,从历届音乐节的效果来看,志愿者们每次也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,除了抽空蹭两眼演出外,他们还是十分看重志愿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成长。
比看演出更重要的是看老朋友
潇潇口中的收获,既包括独特的体验和不同的视角,也体现在学生社会实践、沟通协调、团队合作、应急处理等能力的提升上。其中,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社交。
多位参与音乐节、演唱会的志愿者表示,蹭演出可能是他们最初的目的,但后来发现更大的动力则来自于认识新朋友、重逢老朋友。
小徐参加过两次音乐节志愿活动。对她来说,最难忘的不只是看过哪场演出,而是与同伴们相处的时光。
第一次参加草莓音乐节,她与两位志愿者女孩合租套间;工作结束后,三人常结伴散步、闲聊放松。
第二次在养马岛音乐节,她们被分配到后台组,负责为艺人送餐、补水,也因此得以看到音乐节运作的幕后一面。活动结束后,几个人常常围坐在一起,聊当天的趣事,分享各自的小发现。
小徐记得,有一次主办方安排接送志愿者的大巴晚点,大家一直等到深夜十二点多。漫长的等待中,志愿者们相互调侃、自嘲、拍照留念。虽然玩笑里带着点抱怨,但那一刻的陪伴与交流,反而让人感到温暖。
当时,主办方还统一安排了住宿,几个女孩同住一室。白天忙碌,夜里常常聊到很晚,也因此结下了一段短暂而亲密的友谊。
我只参加过两次,并不算老炮儿,但我很享受这种快乐。小徐说,在她看来,当音乐节志愿者既是一种社交方式,也是一种旅行方式。大家因为不同的城市、共同的热爱,自然结成朋友。
据她了解,不少老志愿者已形成固定的小社交圈,每次音乐节都会再相聚,友情甚至超过大学同学和室友。
米娜、金姐和王哥之间的友谊就是如此。自从他们在天津泡泡岛相识后,每次有音乐节志愿活动,他们都会互相私信,询问是否参加。除了志愿活动和看演出,他们也会一起玩乐吃喝,仿佛老朋友一般。
米娜觉得,在通过音乐节志愿者这个岗位认识金姐、王哥和其他小伙伴之前,自己是个很社恐的人,不太主动与人交流。来到音乐节后,她被身边志愿者的热情感染,也受到现场欢快氛围的带动,一下子像打通了任督二脉。现在,她在各个音乐节上做志愿者,除了和老朋友相聚之外,还会结交新朋友。
我做了三年虾米音乐节志愿者。第一年是别人带我玩,第二年我开始带新人。那年认识的一个朋友,两年后在音乐节重聚时还特意对我说,谢谢当初带他一起玩。米娜说,她觉得这是音乐节志愿者的魅力所在,互相之间传递着友谊的温度。
米娜说,每次在音乐节做志愿者,虽然很累,但很充实。活动开始时一起工作,活动结束后一起吃饭、逛街、看日出。每次大家都会把工作时的照片发到志愿者群里,音乐节闭幕后也会在群里相互致意,相约下一次再见。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很感动,这些志愿者教会了我热爱生活,去享受这个世界。米娜说,只要有时间,她还是会积极地参加音乐节志愿活动。
在主办方潇潇看来,音乐节是大家的精神乌托邦,是老朋友的相聚,是新朋友的邂逅,志愿者也不例外,在这里,大家有共同的热情、理想和归属感。而且,大学生群体本身就充满激情、快乐、勇敢,这些是音乐节的旗帜,也是当代年轻人的标签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